(2)床位设置。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使用面积不少于15㎡,床间距大于1m。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,使用面积不少于18㎡,用于烧伤、多重耐药菌等需要隔离病人。ICU病床位数量主要应根据本院实际危重病人数量确定。一般情况下,会按照医院总病床位的2%来计算。在一个ICU单元内,床位数以12~15张为宜。除了对空间的合理布局外,ICU的病床布置方式,还可以根据床位与护士站的相互关系来划分,现今主要分为环绕式、三面式、双面式及单面式四种。
鹤壁ICU净化工程项目
①环绕式:核心部位设置护士站,病床绕护士站布置。医护人员可以边工作边观察,护理距离短,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。缺点是周围都是病人,不是集中在一个方向,难于专注。护士站距治疗及辅助用房距离较远。
②三面式:病床沿病房的三个方向布置。中间设护士站及主要治疗用房,多名护士面向病床的三个方向,这样做的优点是护理距离较短,护理人员集中,便于监护及医护人员相互支持。
③双面式:病房沿病房两侧布置。中间设两个护士站及主要治疗用房,两名护士面向病房的两个方向,医生办公等其实辅助用房布置在病房的走廊外侧。其优点是护理距离较短,布局紧凑,避免了单面式的不足。
④单面式:病床沿病房一侧一字形排开,辅助房间布置在另侧。护士站面向病床一个方向,注意点集中,但护理距离较长。弥补的方法是在病房的两端分设两个护理小组,治疗室设在近护士站的位置,可减少护理距离过长的弊病。
3)家属谈话间及等待休息区。进入ICU病房的重症患者在治疗后,有的经救治好转后可转入普通病房,有的经救治没有希望,这些都需要医生或护士在家属洽谈室跟家属进行交流,安抚情绪,这样既保护了隐私,家属等待休息区也能舒缓情绪。
(4)隔离病房。ICU应至少设置一个单间病房,使用面积不少于18㎡。单间病房主要有以下功能:① 安置经接触传播的疾病,如肠道感染、多重耐药菌感染、皮肤感染等;②临终关怀,用于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告别,保证患者及家属隐私的同时,避免引起其他患者的心理上的不适;③ 安置烧伤、精神障碍等特殊病人。
(5)辅助用房及其他。ICU必须配备的辅助用房有治疗室、处置室、无菌物品间、换药室、仪器室和仪器清洗间、杂物间、值班室等。在设计中要注意ICU工作强度大,很累,医生和护士必须有充足的休息处;ICU护士数量多,护士更衣室需要的空间大一些。ICU经常需要病例讨论以及学习培训,需要单独设置会议室。
(6)负压病房:ICU以及呼吸专科ICU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负压病房,主要收治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、SARS等。负压病房应为单间,房间内设置独立卫生间,布局应为“三套式”结构:病房、缓冲间、外走廊,应保证气流从清洁区→潜在污染区→污染区方向流动,相邻相通污染等级之间压力梯度差不小于5pa。送风口应在房间上部,排风口应在床头位置,以避免感染的扩散,三个区域要按照压力监测仪,保证三个区域压力梯度在正常范围内。
(7)洗手设施:洗手——简单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,也是ICU病房突出的一大问题。洗手既是保护患者,减少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,也是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需要。因此在病房内应该设计安装非接触式洗手设施。位置要求设置在过道,方便医护人员洗手,但避免设置在两张床之间以减少霉菌的对患者病床的污染。洗手设施和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:2,单间病房要求配置置独立的洗手设施。
2.功能分区
根据洁净程度,将ICU分为无菌区、清洁区、半污染区、污染区。
(2) 清洁区:医护办公室、休息室、会议室、值班室;护士站治疗室、仪器室;
(3) 半污染区:换鞋处、更衣室、杂物储藏室、洗消室、浴厕;
(4) 污染区:ICU监护病室、污物间;
3.线流组织
ICU内医护人员工作量大,活动频繁,不同的人流、物流活动影响着ICU内净化环境,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。设置好人流、物流是降低感染的有效方法,同时人流物流流线会影响整个ICU平面布局。因此ICU的人流与物流、清洁与污染的通道划分至关重要。
ICU流线设计的原则是,将人流与物流、清洁与污染分流,流线简洁,单线运行互不交叉,降低污染率。人流与物流应遵循由非清洁区经半清洁区进入清洁区、无菌区。在非清洁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缓冲间,将非洁净区的尘土、细菌通过换鞋、更衣等措施加以清除。
在ICU中通常有四种人的活动:医生、护士、患者(大多数卧床)、探视人员。因此ICU的主要流线可以分为医护流线、病人流线、探视流线及物品流线。
(1)医护流线
(2)患者流线
(3)探视流线与普通患者进入ICU的患者相同,在缓冲区带帽子口罩鞋套即可进入探视,为防止交叉感染,每次只允许一人探视。
(4)物品流线
(5)尸体 通过污物电梯送出。
ICU设计还有其他很多方案,需要我们不断探索,总的设计原则是洁污分区、人物分流,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的扩撒。在规范的布局、合理的流线组织的基础上所有防控感染的措施才能事半功倍。